導讀:本文包含了媒介批評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選題提綱參考文獻,主要關鍵詞:媒介,批評,斯圖亞特,霍爾,偶像,東京,圖鑒。
媒介批評論文文獻綜述寫法
馬曉鈺[1](2019)在《媒介批評視角下的偶像養成類節目——以《創造101》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從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到騰訊視頻的《創造101》,從韓國引進的偶像養成類節目一度登上2018年的熱搜,推動了國內綜藝節目發展的同時讓高收視與多爭議并行。本文以《創造101》為例,在媒介批評視角下,對偶像養成類節目進行觀察與探討。(本文來源于《視聽》期刊2019年12期)
董天策[2](2019)在《優化改革課程教學 造就卓越新聞人才——以媒介批評教學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2013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8年9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印發《關于提高高校新聞傳播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本文來源于《青年記者》期刊2019年28期)
袁媛,汪莉,諶從全[3](2019)在《對象、層面和方法:中國專業期刊媒介批評分析——以《新聞記者》“媒介批評”專欄2010—2019年文章為樣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過個案分析法從媒介批評的對象、層次以及方法叁個層面對中國專業期刊中的媒介批評文章進行分析,試圖探討中國媒介批評發展中存在的分析對象和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等。(本文來源于《視聽》期刊2019年09期)
劉楚君[4](2019)在《消費主義文化下的女性主義媒介批評研究——以《東京女子圖鑒》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來,女性主義的思潮席卷而來,但在如今的消費主義文化視角下,女性主義卻并不如它最初所倡導的那樣被表現出來,2018年有大量都市女性劇熱播,如《北京女子圖鑒》《上海女子圖鑒》等,衍生出許多熱議話題,而這些都借鑒于女子系列的"鼻祖"《東京女子圖鑒》。本文將以《東京女子圖鑒》為案例,分析在消費主義文化下影視劇中所體現的女性主義,總結其中女性主義表達的特點以及女性形象的表達,并通過消費主義視角以及女性主義視角對電視劇《東京女子圖鑒》進行媒介批評,以期為該類電視劇中女性主義的建構進行反思。(本文來源于《西部廣播電視》期刊2019年16期)
徐鈺婧[5](2019)在《從媒介批評視角簡析韓劇《天空之城》》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末韓劇市場的最大"黑馬"《天空之城》在保持獨立和創新的基礎上,運用精細的設計與拍攝手法,結合傳統優勢,創造了韓國有線臺新的收視紀錄,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本文從媒介批評視角,以題材、角色、文本等為分析對象,對其進行研究。(本文來源于《中國報業》期刊2019年12期)
呂廣路[6](2019)在《媒介批評視角下短視頻發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促使短視頻迅速發展起來。2016年被稱為"短視頻元年",2018年被稱為"短視頻+"元年,在短視頻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問題也應運而生。本文以媒介批評的視角對短視頻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批評媒介、視頻內容和社會效果叁個方面分別對短視頻發展進行反思,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推動短視頻行業更加健康地運行。(本文來源于《北方傳媒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李鵬程[7](2019)在《從媒介批評的角度看新聞評論的立場——以《新京報》評張云雷事件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2月4日,《新京報》發文批評德云社張云雷及其"粉絲",在網上引起廣泛的討論,其中大多數人持反對態度。面對同樣的事件,《濟南時報》則撰文《張云雷火了,對咱濟南的曲山藝海有何啟示?》對張云雷進行表揚。本文從媒介學理性反思和實踐性觀察視角出發探討新聞評論立場,并結合專業主義和受眾作了進一步分析。(本文來源于《新聞研究導刊》期刊2019年11期)
甘馨月[8](2019)在《我國媒介批評展開層面的劃分及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批評"理論作為舶來品,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二十余年,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各學者對此理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此試圖從不同學者提出的概念出發,厘清該理論的一些混淆之處。研究認為媒介批評的展開層面應在系統論的統攝下細分為文化層面、制度層面、現象層面、行為層面、文本層面。本文通過對《新聞記者》媒介批評欄目的梳理,發現我國的媒介批評實踐目前仍然存在深度、廣度不足的現狀,分析其中緣由,希望能夠促進媒介批評實踐的廣泛開展。(本文來源于《今傳媒》期刊2019年06期)
程雪涵[9](2019)在《短視頻領域的網絡媒介批評發展芻議》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視頻作為近幾年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而迅猛崛起的互聯網內容傳播方式,憑借其短平快的傳播內容收獲了來自平臺、用戶以及資本的青睞。抖音、快手、秒拍等多個短視頻軟件進入市場,在收獲眾多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了批評與詬病,如今的短視頻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網絡媒介批評與傳統的媒介批評相比,有著傳統媒介批評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本文從短視頻領域出發,來探討短視頻領域的網絡媒介批評如何發揮作用。(本文來源于《傳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陳心妍[10](2019)在《媒介批評視域下《變形計》的制作模式研究——以第13季“青春的名義”篇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衛視推出的《變形計》已有12年的播出歷史。節目在播出伊始,參照我國貧富差距大、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實背景,將不同生活際遇的城鄉少年互換環境,通過節目組24小時的跟拍來觀察城鄉參與者的生活狀態和成長蛻變。2014年,湖南衛視頒布臺網融合戰略計劃后,《變形計》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改版。2017年,《變形計》第13季"青春的名義"篇正式回歸芒果TV。為了獲得更好的市場效應,節目組對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本文主要選取《變形記》第13季"青春的名義"篇作為文本研究對象,從媒介批評視域出發探討該節目的制作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來源于《新聞研究導刊》期刊2019年02期)
媒介批評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1)論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處內容要求:
首先簡單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你的論文準備的觀點或解決方法。
寫法范例: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2013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8年9月,教育部、中宣部聯合印發《關于提高高校新聞傳播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
(2)本文研究方法
調查法:該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具體信息。
觀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從而得到有關信息。
實驗法: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的、正確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法: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
定性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研究,這個方法需要計算的數據較少。
定量分析法:通過具體的數字,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跨學科研究法: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這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從某一功能出發研究多個方面的影響。
模擬法:通過創設一個與原型相似的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某種特性的一種形容方法。
媒介批評論文參考文獻
[1].馬曉鈺.媒介批評視角下的偶像養成類節目——以《創造101》為例[J].視聽.2019
[2].董天策.優化改革課程教學造就卓越新聞人才——以媒介批評教學為例[J].青年記者.2019
[3].袁媛,汪莉,諶從全.對象、層面和方法:中國專業期刊媒介批評分析——以《新聞記者》“媒介批評”專欄2010—2019年文章為樣本[J].視聽.2019
[4].劉楚君.消費主義文化下的女性主義媒介批評研究——以《東京女子圖鑒》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
[5].徐鈺婧.從媒介批評視角簡析韓劇《天空之城》[J].中國報業.2019
[6].呂廣路.媒介批評視角下短視頻發展探析[J].北方傳媒研究.2019
[7].李鵬程.從媒介批評的角度看新聞評論的立場——以《新京報》評張云雷事件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
[8].甘馨月.我國媒介批評展開層面的劃分及反思[J].今傳媒.2019
[9].程雪涵.短視頻領域的網絡媒介批評發展芻議[J].傳播力研究.2019
[10].陳心妍.媒介批評視域下《變形計》的制作模式研究——以第13季“青春的名義”篇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