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橋(重慶市巴南區魚洞新華小學校重慶巴南401320)
中圖分類號:G62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ISSN1672-6715(2019)09-155-01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級的升高,學生所學的課文越來越多,類似的課文和片段也在不斷增加,因此我們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學習,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加閱讀的數量,提高學習效率。這就是群文閱讀。
所謂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集中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這種方式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確定主題,有針對性地選擇群文閱讀教學篇目
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圍繞一個主題選擇好一組文章,或者將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確分類整合。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主題,教師就很難將原有的閱讀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其實,教師只要稍微花點時間,費點心思,就能設計一堂很好的群文閱讀課。比如,常見的就有從文章的寫作內容、文章的人文內涵、作者的表達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為不同主題。
1.根據文章內容確定主題
描寫相同內容的文章太多了,以同一個事物為主題的,內容也不少,可以選擇幾篇寫同一種動物的課文,如寫“狡猾的狐貍”的幾篇課文;寫同一種植物的,如“梅花”進行群文教學;以時間為寫作主題的,如“春天的古詩”、“秋天的古詩”的群文教學;以人物為寫作主題的,如“老舍筆下的人物”;以事件為主題的,如“豐富的校園生活”等是很好的群文閱讀教學材料。
2.以文章的人文內涵角度考慮確定主題
語文要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課不僅要教學生學習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質教育,如“難忘的童年生活”;“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珍愛生命”;“團結友愛”;“關愛他人”等,這樣的分類一目了然,學生容易理解,學習起來也很容易。
3.根據文章的表達方式確定主題
文章的表達方式不外乎就是那些,因此,我們在設計群文閱讀教學時,還可以根據文章的寫作方法為主題,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兒童詩”、“古詩”,等等。
二、有結構地呈現文章,讓群文有機組合起來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個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方式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優化要素的結構能提高整體效果。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無序地全部呈現,最好有一定的結構,以取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我們可以根據文章主題和特點,合理選擇舉一反三式、分組遞進式等群文閱讀教學結構,有效呈現文章。
1、舉一反三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精讀一篇文章,了解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表達方法,以及文章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總結歸納閱讀方法,再略讀一組同類文章。如教學“父母的愛”這組群文時,先精讀《地震中的父與子》,理解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以及他們愛的深沉和力量;再略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學會看病》,課后還可安排學生同步閱讀教材上得幾篇文章:《母愛風箏童話》《母親的故事》《鼾聲》《魚頭》《父愛安全網》《一位母親與家長會》《媽媽的銀行存款》《父親的愛──勤儉家風》《秋天的懷念》《我的母親》(節選)《父子情》,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讓人感動,引人思考。這種教學結構,以一篇帶多篇,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2、分組遞進式也是群文閱讀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這種閱讀方法尤其適用于低中段的群文閱讀教學。對于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水平、認知能力和注意力都不如高年級的學生,如果同時給他們呈現好幾篇文章,那會把他們給搞蒙,使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效果可想而知,那絕對是只注重了群文閱讀的形式,而不能落到實處。把同組的幾篇文章逐一呈現出來,讓學生一篇一篇地閱讀,當然也要體現出層次性,詳略也有所不同,后面也要總結和歸納幾篇文章的異同點,這樣才能達到群文閱讀的最佳效果。
三、合理設計問題,讓群文縱橫交錯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以單篇文章閱讀作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有機的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合起來,培養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1.設計比較性問題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五組以“團結友愛”為主題的四篇課文《稱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從現在開始》后,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課文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找到答案,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注重了知識的整合,比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優勢。
2.設計遷移性問題
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于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如在閱讀《小柳樹和小棗樹》后,讓學生明白小柳樹長得好看,小棗樹長得不好看,漂亮的小柳樹很驕傲,看不起小棗樹,常常嘲笑他,可是到了秋天,小棗樹結出又大又紅的棗子,對人們的貢獻更大,他卻并不引以為豪,相反還表揚小柳樹。再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略讀理解《駱駝和羊》、《陶罐和鐵罐》,從而更深刻地升華文章的主題,讓學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能驕傲自大,只有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的道理。
四、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質疑討論
群文閱讀教學,不同體裁、不同表達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惑,難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討論中理清。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和同學進行討論,比如,在群文閱讀“親自嘗試”這組課文中《酸的和甜的》時,讓學生通過朗讀后,提出問題: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為什么差點錯過這頓葡萄美餐呢?小猴子不聽別人的勸告,執意要去吃葡萄?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或者與同學合作交流尋找答案,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這樣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小學群文閱讀教學,是閱讀教學領域的一個新生事物,老師們也都還在嘗試和探索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給語文教學創造了一片新的天地,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閱讀多篇課文,它增強了閱讀的數量,提高了閱讀的速度,強化了閱讀的主體,豐富了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得更多、更快、更樂、更深,是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