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四川昆池職業中學唐貴懷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因素,而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又靠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首先,要清楚何為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它是在己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主動的積極探索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之能力。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既是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的靈活運用,又是具有突破常規的的思維方式,在發散的多方位的突破定勢的思維過程中分析與判斷,在似乎不可能的情況下找到可能的途徑,從而創造出新的知識。由創新的定義可知,陳規墨守,定勢思維等等是制約人的創造能力的罪魁禍首。
其次,應牢記教師的觀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動力源泉。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求其有淵博的知識外,他的人生觀和教育觀對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父親就有什么樣的兒子。同樣,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老師的言行、觀念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深遠的。我們常聽到孩子們說:“我們老師說……我們老師又說……”可見,一個觀念開放、思維活躍、態度積極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方向有著較為敏銳眼光的教師,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正如陳景潤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是由他的老師提起而激發其解決欲望一樣。一個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方向有著較為敏銳眼光的教師,常給學生講一些科幻童話,使孩子們在其幼小的心靈里播下科學的種子,從小產生創造創新的沖動。另外,教師的觀念開放,不墨守成規,他的課堂氣氛活躍而開放,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因與眾不同而持欣賞激勵態度,從而促使學生內心產生更強的求異創造創新的欲望。所以,教師開放性的教學觀是學生活躍的發散性思維形成的源泉,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原動力。
最后,多渠道、全方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
知識的創新是通過有創新欲望和創新能力的人實現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使學生具有創造性人格和創新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滿足于己知,才能進行有意識、有意義的創新活動,樂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最佳。
根據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可塑性強的特征,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進行大膽想象、智力冒險是合理的,應該讓討論、辯論等形式體現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各抒己見,想人之不想,見人之所不見,從而優化學生的創新心理環境,激發他們想象的沖動,聯想的新穎、思路的開闊。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品質,使學生具有創新的基礎。
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主導地位。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應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當發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為質的時候,發散就變成了創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的本質,全方位地認識現象,多重思考規律,多層次認識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聚合思維,立體思維,直覺思維等能力。
3、教會會學,使學生具有創新的條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會學是當今教學改革的趨勢,現代教學的新思想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打開信息之門的鑰匙。所以只有讓學生自己“會學”,才能讓學生源源不斷地汲取時代的活水,實現真正的創新。
4、磨礪學生的創新意志,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創新品質。
創新必然會遇到挫折和阻撓,有時還會遭到別人的嘲笑和挑剔,這就需要創新者的勇氣和膽魄,需要創新者的堅強信念和頑強意志。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有意識地從不同方面堅定學生的創新信念,磨礪學生的創新意志。
此外,教師應棄舊揚新,改革教法,加強創新教育的實踐操作。教無定法,但教可擇法,教亦可創法,無論是杜郎口模式還是永威模式,都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所以,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應結合實際,科學改進教法,使教學過程洋溢著創新氣息,把學生的創新因素全部挖掘出來。
人貴在創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已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批有創新能力的人才。